【书名】:《中国的工资调整与改革 1949-1991》
【作者】:黄定康,舒克勤主编
【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时间】:1991
【页数】:485
引言
第一章 建国初期职工工资制度的概况
第一节 旧中国的职工工资概况
一、旧中国的企业职工工资制度
二、国民政府的公教人员工资概况
三、旧中国职工工资的特点
四、解放区实行的供给制概况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工资政策
第二节 统一以“工资分”为工资计算单位
一、实行原职原薪
二、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的工资支付办法
三、建国初期工资制度的复杂局面及特点
一、全国公教人员供给标准和薪金标准的初步调整统一
第三节 建国初期为建立新工资制度所作的准备
二、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和个别调整工资
三、东北地区实行新工资制度的尝试
四、为建立新工资制度从理论上、思想上作准备
第二章 建国初期按大区分别组织实施的第一次工资改革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调整改进
第一节 全国工资准备会议确定的工资改革的原则和办法
一、全国工资准备会议的召开
二、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确定的原则办法
三、中央对全国工资改革的指示精神
一、统一工资计算单位的必要性
二、选择“工资分”为统一的工资计算单位并确定其所含实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统一以“工资分”为工资计算单位的执行情况
一、新工资制度的选择与确定
第三节 国营企业职工的新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
二、新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工资形式
第四节 第一次工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的改进
一、第一次工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二、在已工资改革的企业比较经常的进行转正定级和升级工作
三、统一改革建筑工人的工资制度
第五节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调整改进
一、1952年供给制人员供给标准和工资制人员工资标准的统一调整
二、1954年国家机关工资制人员的工资标准和供给制人员包干费标准的进一步调整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1955年取消供给制,改行货币工资制
第三章 1956年全国统一进行的工资改革
一、当时进行工资改革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当时进行工资改革的主要原因,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主要内容
二、工资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取消工资分制度和物价津贴制度,实行直接用货币规定工资标准的制度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商业、邮电、内河航运企业等实行的11类工资区制度
二、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企业职工的工资区类别
第三节 国家统一改进企业职工的工资等级制度与工资形式
一、统一改进工人的工资等级制度
二、统一改进企业职员的工资等级制度
三、推广和改进计件工资制,改进奖励工资和津贴制度
第四节 改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级制度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的工资标准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
三、执行新工资标准和升级的办法
一、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
第五节 新公私合营企业和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工资改革
二、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工资改革
第六节 关于工资改革的主要成就、问题和曾经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关于工资改革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二、曾经采取的一些措施
三、总的看法
第四章 1958年试行亦工亦农的新工资制度;“大跃进”对职工工资制度的冲击和其后的调整措施
第一节 在“大跃进”的背景下试行亦工亦农的新工资制度
一、建立亦工亦农新工资制度的背景
二、试行亦工亦农新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大跃进”的冲击,对职工工资制度的影响
一、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否定按劳分配原则
二、在职工工资制度上受到的影响
第三节 冲击后对工资政策的重新认识和调整措施
一、重新肯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二、冲击后对工资的调整措施
三、挫折与反思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的工资调整和“一条龙”工资改革试点
第一节 精减职工与贯彻《工业七十条(草案)》中对部分职工的工资调整
一、农村分配方式的变化和物价上涨对职工工资的影响
二、精减职工与《工业七十条(草案)》的政策精神
三、四川省在企业推行“定包奖”
四、矿山、林区部分职工的升级
第二节 1963年全面调整工资及其对改善工资关系和改进工资制度所采取的措施
一、1963年调整工资的主要内容
二、1963年调整工资的效果
一、试行工龄津贴的缘由
第三节 1963~1964年曾一度开展工龄津贴的试点
二、试行工龄津贴的范围、条件和标准
三、试行工龄津贴的利弊
第四节 1964年对改革工资制度的探讨和1965、1966年进行“一条龙”工资改革试点
一、1964年前后对改革工资制度的探讨
二、“一条龙”工资改革方案的要点
三、试行“一条龙”工资标准的优缺点
四、第二次劳动制度改革中的工资标准和增资办法
第五节 “四清运动”的开展与改“综合奖”为“活工资”
一、“四清运动”中工资重大理论问题的又一次争论
二、从“综合奖”到“活工资”、“附加工资”
三、这一时期工资工作的历史经验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对职工工资制度的严重影响
一、江青等煽动的经济主义风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制止经济主义风,工资冻结以及在职工工资上采取的3项措施
二、职工工资的冻结和冻结后的3项措施
第二节 1971年的低工资调整
一、低工资调整的必要性
二、低工资调整的办法
三、按年限和工资级别划杠子的后果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反对与维护按劳分配原则的斗争
一、在恢复奖励和计件工资等问题上的斗争
二、关于“按劳分配”理论上的争论
第七章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几次工资调整,恢复、改进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第一节 1977年的工资调整和1978年的升级
一、1977年的工资调整
二、1978年的升级
第二节 1979年的工资调整
一、当时进行工资调整的缘由
二、工资调整的内容
三、对这次工资调整的看法
第三节 1981年中小学教育、卫生、体育3个行业和1982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
一、1981年中小学教育、卫生、体育3个行业的工资调整
二、1982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部分职工的工资调整
第四节 1983年企业采取调、改结合的方针调整工资
一、改革企业工资制度的试点
二、采取调、改结合的方针调整工资
第五节 恢复、改进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一、恢复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二、改进奖励工资制度
三、改进计件工资制度
第八章 改革企业工资制度的探索和改革的发展
第一节 工资分配理论的探索和发展
一、工资分配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二、企业工资改革的发展和成效
三、新旧体制并存出现的矛盾
四、企业改革工资制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分配
一、逐步推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
二、“工效挂钩”的指标和基数
三、前进中的问题
第三节 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企业自主确定内部分配形式的原则
二、必须重视和搞好企业内部分配的基础工作
三、当前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制度和形式
四、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
第四节 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
一、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的原则及其管理
二、城镇集体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第五节 乡镇企业职工的工资制度
一、乡镇企业职工的工资分配原则及其管理
二、乡镇企业职工的工资分配形式
第六节 个体户和私营企业雇佣人员的工资
一、个体户的收入特点和状况
二、私营企业雇佣人员的工资情况
第七节 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情况
一、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的工资
二、中方和外方实行两套工资制度
三、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工资与我国国营企业职工工资的差别
第九章 改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
第一节 1985年改革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及指导思想
一、改革工资制度的历史条件
二、改革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改革工资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节 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一、结构工资的构成
二、建立新的工资标准
三、贯彻执行新的工资制度的办法
一、继续解决知识分子工资上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 继续解决工资中的突出矛盾,逐步理顺工资关系
二、适当解决职务工资的“平台”问题
第四节 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设想
一、建立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设想
三、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四、公务员的工资构成
第五节 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的探索
一、事业单位完全按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模式的弊病
二、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初步设想
第十章 我国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和工资水平的提高
一、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与职工工资的增长变动情况
第一节 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和工资水平提高的历史概况
二、不同时期决定工资增长的各种因素与工资总额、工资水平的增长变动情况
第二节 正确处理工资增长与各种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工资与物价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扩大就业与提高工资水平的关系
五、统筹兼顾工农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关系
第十一章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待遇
第一节 节假日工资、加班工资的变动情况
一、节假日的工资待遇
二、加班工资
第二节 病假、事假、婚丧假和产假工资的发展情况
一、病假工资
二、事假、婚丧假、产假工资待遇
第三节 停工期间的工资待遇
一、50年代后期对停工工资待遇的规定
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停工工资待遇的冲击
第四节 职工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
一、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前职工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
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调动工作的工资待遇
三、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调动工作的工资待遇
第五节 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待遇
一、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时的工资待遇
二、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
三、在职职工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待遇
第六节 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待遇
一、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工作后的初期工资待遇
二、复员干部的初期工资待遇
三、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待遇
第十二章 各种工资性的津贴、补贴制度
第一节 对艰苦繁重劳动和有毒有害健康工作的津贴
一、属于补偿职工在特殊劳动条件下劳动消耗的津贴
二、兼有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和额外生活支出双重性质的津贴
三、属于维护职工在有毒有害作业中身体健康的保健性津贴
第二节 鼓励职工从事专业工作的津贴和生活的补贴
一、属于鼓励职工从事专业工作的津贴
二、属于物价补贴等性质的生活补贴
第三节 整顿和改革津贴、补贴制度
一、现行津贴、补贴制度的问题
二、整顿、改革津贴、补贴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附录:国民政府统治地区部分工资情况资料(1931~1949)